梅花拳是我國比較古老拳種之一,傳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出自僧門道派,係內家拳一類,練功時講究內外結合、兼練,形氣、形神合一。它的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動靜有致,徐疾中節,無論形神皆有獨特的風格。
梅花拳一直是以家傳形式在民間流行,向不輕易外露,故又有「父子拳」之稱。因此梅花拳源流雖長,至明末清初之時才在我國山東、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披露,並在清末和民國時期在官方與民間組織所舉辦之各種武術擂台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我國頗有影響的拳種之一,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關於梅花拳的源流、內容等,有以下幾種說法。其一,從史學上說,義和團和梅花拳兩種名稱互相更替,有關資料如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直隸總督那彥成的一通奏折「拿獲唐胡子由」所附的「唐恆東供單」:「據唐胡子即唐恆東,滑縣朱兆村人,年六十二歲,賣藥生意,並不習教,平日會打梅花拳,是同村齊大壯徒弟。齊大壯說,康熙年間有滑縣人楊丙是武探花,做過京營都司,他是向楊丙學習。齊大壯已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間身故。馮克善是我徒弟,也會此拳……」以此為中心,可粗略導引出義和團和梅花拳的譜系如下:
馮克善為楊丙的第四代傳人,為天理教領袖之一。馮克善後被清朝殺害,但梅花拳第四輩另有傳人,譜系並未中斷。到光緒二十年代,已傳至八輩,而且當時還有一位另稱第五輩的傳人健在,他就是一八九六年在山東冠縣發動起義的著名梅花拳領袖趙三多首領。越在準備起義時,為了行動方便,將梅花拳改稱為義和拳(團)。
其二:流傳於山東魯西南梅花拳。其源流說法是,有一游方僧人,身懷絕技,至清豐等地方,有傳人,後有九代白師爺金斗,將其術流傳下來。關於魯西南一帶的梅花拳,有據可查流傳至今的十五、六代,大概有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在清嘉慶年間,山東曹州府已很盛行,武術名家楊世滾、吳體胖均為此支名人,人稱白家支(見下表)。
其三:流行於北京的梅花拳。因以五式樁功見長,又稱為梅花樁。有韓其昌先生,曾參加國考,獲銀墩獎,是精通梅花樁的老前輩,現由其子韓建中領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